adtop

“三生”有树

来源:网络    作者:柳五    时间:2022-03-08 15:31   阅读量:12399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自2010年至2021年,全民义务植树达8441.6万株,昔日光秃秃的柳东新区道路两旁已然绿树成荫。  黎寒池摄(人民视觉)

  游人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公园银杏树下游览。  苏 阳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面对风沙肆虐的砂石滩,采用“改地适树”之策,组织40万市民每年义务植树,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将昔日乱石林立、满目疮痍的黑河乱石滩变成6万亩的张掖城市森林公园,市民们驾车观赏公园美景的同时,还可以感受清新空气带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王 将摄(人民视觉)

  生产、生活、生态,中国人的“三生”中,树木、森林休戚与共。

  中国树木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树就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既有人工栽植的喜闻乐见的桃、李、杏、梅、枣之果树,又有漆、桐、桑、柏、榆之建设用树,还有中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树种银杏、水杉、银杉、红豆杉、鹅掌楸等树木。

  寄托人们美好情感

  人工栽植的树木讲究时令,在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之一《夏小正》和唐朝的《四时纂要》、清初的《授时通考》等典籍中均有关于树木栽植须按照农时节令有条不紊进行的记载。树木及其果品不仅用来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融入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很多树种及其果实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若木、建木,就常被人信仰作沟通天和地的神树,反映了先民朴素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北宋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其中既有人们对于桃之祥瑞寓意的肯定,也有对于讴歌理想生活的桃之意象的赞美。

  作为中国最早种植的常见果树之一,桃树不仅以其艳丽的花朵受人喜爱,其果实之延年益寿功能也在很早就被发现,《神异经·东荒经》《汉武内传》的神话故事中均有关于此的记载,《诗经·魏风》中载有“园有桃,其实之肴”,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和北魏的《齐民要术》中还载有将不同树种作为砧木结出果实的对比,并总结出“桃上接杏则肥”等嫁接技术要点,明代已有以桃为主题的专著《水蜜桃谱》。

  除此之外,与桃有关的民俗和谚语在中国的文化中也多有体现,明代《树艺篇》中记载有“桃符压邪”,在当时还有“桃三李四梅子十二”等关于桃李梅等果树栽植的谚语。

  作为中国主要经济树种之一的漆树,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它是兖州、豫州的贡物,《史记·夏本纪》《旧唐书》《宋史·地理志》等书中也均有贡漆的记载。《诗经》中云“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表明早在周朝的时候,漆树的栽植就已经非常普遍、并已形成规模,漆林的税收是当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中,漆树一直充当着重要的生产资料,漆液也是常用的建筑和家居装饰材料,《周礼·春官》中有最早的关于“以漆涂器”的记载,明代黄成著有漆艺的专著《髹饰录》。

  此外,漆还可用来制作兵器、饮具、祭器、衣冠等,《广雅疏证》《本草纲目》中还有对于漆树的药用记载,可见漆树用途之广泛。古诗中,也常用漆来形容恋人、朋友、手足之间的亲密情感,如杜甫诗云“天下朋友皆胶漆”。漆树还常用来与礼乐之器物结合,后人常用“梓漆”代指琴瑟。

  珍稀树种得到保护

  纵观中国树木的栽培史,这些人工栽植的树木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树木中,具有代表性的,恐怕就是那些中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树种了。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期后唯一的孑遗树种,已在地球上悄然存活了上亿年。欧美、日本、朝鲜等国现存的银杏均从中国引种栽培。

  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华枫枰栌”之记述,“枰”即为银杏,后世还将其称为平仲木、枰仲木、鸭脚树、公孙树等。

  在宋代,银杏开始从南方移植到北方。银杏果实颜色清雅,味道淡甘微苦,可用作茶食,也常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于友人之间的馈赠,装点着文人诗情画意的生活。黄庭坚有诗云:“安得携手嬉,烹茶煨鸭脚。”元代以后,银杏大多作为果树和园林造景使用。《食物本草》《本草纲目》中都有银杏果实药用的记载,清代的《授时通考》中则有银杏从地域分布到栽培技术的详细的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银杏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许多地方开始规范化种植以及对银杏种、皮、叶、花、果实、木材等全产业链的开发利用。

  同为植物王国“活化石”的水杉,也是地球上的老“居民”了,曾一度被认为已绝迹,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由中国的林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地发现,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植物界的重要事件。水杉在20世纪50年代引种到日本、美国等国家,现如今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引种,得到迁地保护。水杉也常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友人,代表着友谊长青等美好寓意,彰显着其在国际交流方面的意义。

  从庐山引种成功到确立水杉保护区,从用作园林绿化树种到沿海防护林,从水杉树种开发到栖息地保护,水杉从稀有到壮大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珍稀植物保护的典型缩影。

  水杉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日趋紧密,位于北京植物园的樱桃沟生长着中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林,常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驻足观赏。湖北利川更是把水杉定为市树,并积极组织与水杉相关的文化主题会,促进发展交流。

  人树共生好生态

  从远古时期的孑遗树种到现如今的城市绿化树种,从高山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从苍翠松林到热带雨林,中国多样的气候带和地貌蕴藏了丰富的本土树种资源,并不断接纳来自异域优良树种落地生根,繁衍不息。

  林木资源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着作用,也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和滋养,绘就了美丽中国的绿色基底。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态度,早已从早期的注重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向生态、经济、文化价值的综合效益转变。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树木、森林担当起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重任。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久久为功。在中国树木栽培和森林利用史中,蕴藏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共融共生的生态智慧,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宝贵的文明智慧,坚持不懈营造出更为怡人的人与树共生的美好生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