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收敛固涩五味子

来源:中医中药    作者:杜玉梅    时间:2023-10-05 16:23   阅读量:17448   

五味子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或中华五味子的果实。临床使用的五味子有生用、炒用、炙用、蒸用之分。用于滋补多为熟炙;用于治疗多用生品。

收敛固涩五味子

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养心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不足之喘咳;阴虚盗汗或气虚自汗;津伤口渴、多汗、气短等;精滑遗不止,遗尿;阴血不足之心悸、虚烦不眠、多梦、怔忡等。

现代药理学证实,五味子含挥发性成分、木质素类和有机酸类,亦含柠檬酸、叶绿素、甾醇、糖类、树脂、鞣质、维生素C及维生素E等。五味子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并使之趋于平衡;有一定的镇痛、安定和解热作用;能强心,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能镇咳、祛痰,并有明显兴奋呼吸的作用;有良好的保肝、抗溃疡、有抗氧化作用;对各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以下介绍几则五味子入药验方:

治五更泻:五味子9克,补骨脂9克,肉豆蔻6克,吴茱萸6克,枣肉6克。制成丸剂,每丸9克,每天两次,淡盐水送服。主治疗脾肾阳虚所致之五更泻。

治小儿遗尿:五味子、五倍子、菟丝子等分研末,用水调成糊状,敷脐,次日清晨除去。

治神经衰弱,疲倦乏力:五味子90克,炒熟研末,用白酒500毫升浸泡72小时。每次服10毫升,每日两次;或五味子30克,山茱萸12克,炒熟研末,米汤送服。

治体虚多汗:五味子、麦冬各9克,牡蛎12克。水煎服,一日一剂。

治慢性支气管炎:五味子3克,苦杏仁3克,甘草3克,麻黄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 滋阴降火话玄参
    玄参,又名重台、正马、玄台、黑参、元参等,属多年生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用圆柱形的根入药。玄乃黑之意,表皮灰黄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断面墨黑,嗅之有一股...
  • 九里香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用治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毒...
  • 羊屎条根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利湿解毒;活血通络;主痢疾;脱肛;痔疮下血;白带;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
  • 竹叶青酒的功效与作用
    竹叶青酒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以优质汾酒为基酒,另以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种中药材为辅料,再制而成。竹叶青酒,颜色金黄碧翠,有晶体感,...
  • 锅焦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附方 ①小儿常用健脾消食:锅焦三斤,神曲(炒)四两,砂仁...
  • 中药追地风详细介绍
    追地风味酸、涩,性温。有祛风湿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筋骨酸疼,足膝酸软麻木等症,可与独活、桑寄生、细辛、威灵仙、制附片、红花、透骨草、苡米等同用。 追地...
  • 红花可治皮肤病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又名剌红花、红蓝花、草红花、红花草等。性味辛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可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难产、跌打损伤、瘀痛...
  • 枸杞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甘,平。归肝、肾经。枸杞具有补肝肾、益精气、长肌肉、改善面色、明目安神、祛风治虚、延年益寿、坚筋骨之功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枸杞多糖...
  • 抗癌中药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 1.脾虚证。本品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可与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同用...
  • 开幕!2023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在西安举行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3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于9月25日上午在西安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器官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