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中国经济形势开年如何看?三位经济学家谈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来源:网络    作者:柳五    时间:2022-03-08 14:09

2021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进入2022年,应该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的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稳增长政策预计仍将继续出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将涌现更多投资机遇,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长期向好。

浙江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桥吊在紧张作业。新华社发(杨江琦 摄)

中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问: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应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虽然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今年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持续降低的失业率、基本稳定的价格水平、稳中有降的宏观杠杆率、持续强化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全面强化的人力资本都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潜能在不断强化,2022年我国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从中长期看,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的信心依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重强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政策层面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一般来说,从政策出台到效果显现有一个时间差,但也不会太久,因此2022年经济增速大概率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2021年下半年,伴随多重冲击交织,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全年仍实现8.1%的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展望2022年,出口、外商投资、绿色投资、高技术投资、数字经济仍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中长期看,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重要改革开放任务纵深推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国经济的活力将持续增强,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增长的政策预计仍将继续出台

问:目前市场对于经济领域政策的出台较为关注,应如何看待?

刘元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从目前政策出台情况看,“稳”的信号明显:一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进行了适度调整,降准降息等政策已经实施,普惠金融已进一步加力;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前发力,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各地;三是目前大部分省市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2022年投资增速都高于GDP增速,适度前置基建投资规模;四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来稳定外需。

彭文生:货币政策大概率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灵活微调,仍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是今年稳增长的重点,除传统基建之外,绿色投资、减税降费、转移支付也是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相信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会持续推出、落地见效,收缩性政策出台将慎之又慎,相关行业监管政策叠加碰头可能性大幅降低。

沈建光:在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等要求的引领下,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平台经济监管体系将逐步完善,有助于平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振企业预期和信心。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一家智能车间,机器人在车间内自动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更多投资机遇将涌现

问: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各方将迎来哪些新的投资机遇?

刘元春:一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突破各种“卡脖子”问题,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发上重点突破;二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补足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三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将有序推进实施落地;四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消费领域以高质量、新品种、重服务为特征的需求快速上升;五是广大中西部地区还将进一步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方面都孕育着强劲的投资需求。

彭文生: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机遇。中国制造业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延续产业升级的势头,逐步从中低附加值产业走向中高附加值产业,“双碳”投资空间广阔;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下,居民收入更加均衡增长,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趋势值得重视。

沈建光:近年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投资有望不断发力。比如数字经济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共享、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机会将不断涌现。

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问:应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风险情况和未来发展?

刘元春:2022年中国房地产将在一系列政策的再调整下呈现回稳的趋势,建立在长效机制基础上的房地产市场必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住房刚性需求依然旺盛,改善性需求较为强烈,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基本面支撑。

彭文生: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房企正常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住房按揭投放已明显加大加快,住房销售跌幅随之出现企稳迹象,房价环比降幅亦有收窄等。种种迹象表明,政策发力正在帮助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个别问题房企的信用违约事件不会有系统性的影响,风险正在有序出清。

沈建光:“房住不炒”仍将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主线,未来的政策调控将更好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观众在2021智博会上通过VR技术体验重庆美景。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问: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运行不确定性增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刘元春:2022年虽然全球金融市场具有较强不确定性,但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具有相对独立、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局面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按照一些机构的预测,2022年中国GDP增速依然将在5.2%至5.6%,比发达国家平均增速高1.3至1.5个百分点;二是2022年的流动性支撑将较为充裕,资本市场整体流动性环境有望好于2021年;三是改革持续进行已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打下坚实制度基础;四是中国宏观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与美国并不同步,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将保持相对独立性。

彭文生:我们判断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机遇大于风险。中国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增长逐步改善,与海外政策收紧、增长下行的周期相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不高,流动性环境较为充裕;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等政策有助于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同时,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举措下,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上升,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沈建光:近年来,随着“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的不断落实,市场生态不断改善,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其中不乏外资投资机构的身影。未来中国的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具投资吸引力,人民币也将成为全球更具价值的资产。(刘慧)

猜你喜欢

  • 盛会e评|“民生大餐”暖民心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春风吐绿、草木萌发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又一年的全国两会。此刻,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最大的盛会,正凝聚着国人持续关注的目光。全国两会开幕...
  • 原标题:惊艳!这片油菜花地开出“内自同城”
    惊艳!这片油菜花地开出“内自同城”初春时节,随着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四川各地的油菜花竞相开放,其中一块“内自同城”油菜花田,开启了刷屏模式。这片30余亩的油菜花田...
  • 一举改写历史!残奥单板滑雪中国队创造“名场面”
    7日,北京冬残奥会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比赛在云顶滑雪公园进行了4个项目的奖牌争夺。中国选手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包揽了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金银铜牌,武中伟在男子障...
  • 原标题:我市一人荣获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我市一人荣获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广安市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队长杜静荣获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系...
  • 大洋网评:“民生清单”就是百姓幸福账单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
  • 抓住青年,抓住未来——单板“大热”的背后
    题:抓住青年,抓住未来——单板“大热”的背后不论是徽章还是冰箱贴,不管材质是陶瓷或金属,尽管一再补货,新上架的“顶流”IP“冰墩墩”的周边商品中,单板滑雪款式总...
  • 七旬老人重视养生锻炼晨练“跺脚”用力过猛震破腹壁
    武汉晚报讯听说用力跺脚能养生,年过七旬的张爷爷每天晨练时都会跺脚10分钟,可没想到因为用力过猛,竟然震破了薄弱的腹壁,小肠从腹腔掉了出来。好在就医及时,医生通过...
  • 南开区:赠送爱心“小黄帽”
    :为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交通安全宣传,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新学期到来之际,南开区万兴街卧龙社区联合交警南开支队白堤路大队共同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主题活动,...
  • 宝坻区启动25个重大项目
    :日前宝坻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230亿元的25个项目启动建设,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多个领域。本次集中开工活动将进一步完善宝坻...
  • 天星数科携手工商银行数字化“服微助小”
    近日,天星数科携手工商银行面向小微企业、实体企业开展让利优惠数字化融资活动,帮助小微企业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即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前,通过天星供应链平台注...